產品中心
聯系我們
電話:13600782571
郵箱:
地址:福建省惠安縣黃塘鎮德惠路1號A區會館副樓9樓
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,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,中國的勞動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創造了輝煌的中國建筑文明。中國的古建筑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,體系最完整的建筑體系。從單體建筑到院落組合,城市規劃,園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處于領先地位;中國建筑獨一無二地體現了的“天人合一”的建筑思想。
古代世界的建筑因著文化背景的不同,曾經有過大約七個獨立體系,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斷,或流傳不廣,成就和影響也就相對有限,如古埃及、古代西亞、古代印度和古代美洲建筑等,只有中國建筑、歐洲建筑、伊斯蘭建筑被認為是世界三大建筑體系,又以中國建筑和歐洲建筑延續時代最長,流域最廣,成就也就更為輝煌。
中國建筑以中國為中心,以漢族為主體,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,始終完整保持了體系的基本性格。原始社會至漢代是中國古建筑體系的形成時期。在原始社會早期,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為居住處所,或構木為巢。到了原始社會晚期,在北方,我們的祖先在利用黃土層為壁體的土穴上,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簡單的穴居或淺穴居,以后逐步發展到地面上。南方出現了干欄式木構建筑。進入階級社會以后,在商代,已經有了較成熟的夯土技術,建造了規模相當大的宮室和陵墓。西周及春秋時期,統治階級營造很多以宮市為中心的城市。原來簡單的木構架,經商周以來的不斷改進,已成為中國建筑的主要結構方式。瓦的出現與使用,解決了屋頂防水問題,是中國古建筑的一個重要進步。
近代,中國建筑也在現代化的趨勢下和世界潮流中,作出了自己的貢獻。同時也形成了一種被稱為“世界主義”的思潮,推行“國際式”風格,漠視各民族各地區建筑文化特性。這種思潮經過一再的鼓吹,已經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面效應,甚至成為“后殖民主義”借以泯滅發展中國家民族文化意識的武器。創造出既具有時代精神同時又富涵中國特色的新建筑,是擺在當代中國建筑藝術家肩上的迫切而神圣的使命。
中國古代建筑三大發展階段
中國建筑以中國為中心,以漢族為主體,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,始終完整保持了體系的基本性格。從其全部歷史可以分出幾個大的發展段落,如商周(公元前17世紀-公元前11世紀)到秦漢(公元前221年-公元8年)是萌芽與成長階段,秦和西漢是發展的第一個高潮;歷魏晉經隋唐而宋,是成熟與高峰階段,盛唐(618-907年)至北宋(960-1127年)的成就更為輝煌,是第二次高潮;元至明清是充實與總結階段,明至盛清(1368-1644年)以前是發展的第三次高潮。可以看出,每一次高潮的出現,都相應地伴有國家的統一、長期安定和文化交流等社會背景。
秦朝(公元前221~前206年)統一后享國短促,但建筑工程規模為前所未有。曾用數十萬人,修筑馳道、長城、阿房宮、秦始皇陵。秦始皇擴建咸陽宮殿,集中仿建六國宮室,使戰國時各國建筑藝術和技術得以交流,為形成統一的中國建筑風格開創先聲。
從盛唐(8世紀)開始,融化和吸收外來文化因素,逐漸形成完整的建筑體系,創造出空前未有的絢麗多姿的建筑風貌。中國古代的宮殿、寺院、第宅等的布局和形式至此已基本定型。高坐式家具形式也已穩定下來。到了五代十國時期,中原殘破,十國中如南唐、吳越、前蜀、后蜀卻保持相對安定局面,建筑仍有發展,并影響到北宋前期的建筑。
明清是中國歷史上最后兩個封建王朝。今天所見到的中國古代建筑,主要是這兩個朝代的。明清兩代的建筑較之于唐宋時代的建筑缺少創造力,趨向程式化和裝飾化。但中國古代建筑的優秀經驗,仍體現在城市規劃、宮室建筑和園林建筑之中。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種民族風格在這個時期得到充分的發展。
中國建筑特別重視群體組合的美。群體組合常取中軸對稱的嚴謹構圖方式,也有自由式組合。不管哪種,都十分重視對中和、平易、含蓄而深沉的美學性格的追求。但根據所在的朝代不同,每個朝代的審美時尚也有區別,使得中國古代建筑呈現明顯的特征。
- 2023-02-14 雙層惠安芝麻灰八角涼亭建成
- 2022-09-03 禪意景觀石雕小沙彌樣式圖片大全
- 2022-08-26 歐式石材羅馬柱 別墅大理石羅馬柱
- 2022-08-19 羅源青石雕龍柱 寺院盤龍柱雕刻
- 2022-08-05 廣場石材欄桿定做 石雕欄桿雕刻——晉江吾悅廣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