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山岳連綿、丘陵起伏,蘊藏著豐富的石材,亞熱帶氣候孕育著蔥郁繁茂的林木,漫長的海岸灘涂有色彩斑讕的貝殼。心靈手巧的藝人就地取材,將石、木、竹、貝等材料加工創作成為身價不凡的壽山石雕、青石雕、木雕、竹刻、貝雕等工藝品,其中以福州壽山石雕、惠安青石雕和福州、莆田的龍眼木雕為代表。
壽山石雕為福建最負盛名的傳統工藝品之一,它是以福州北郊壽山所產的色彩斑爛絢麗、光澤潤滑的壽山石為原料,根據石料的自然形狀、色澤和紋理,因材施藝,將天然美與藝術美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雕刻藝術品。 壽山石雕早在1500年前的南朝即已問世。至宋代,逐漸形成獨立的專業。元、明之際,壽山石印章鈕飾藝術開始聞名于世。清代名手輩出,著名藝人楊玉璇、周尚均雕刻的佳作,冠絕一時。近代,雕刻技藝蔚成“東門”及“西門” 等各具風格的流派。西門派雕刻名師林清卿,運用中國畫手法雕刻薄意作品,獨辟蹊徑,精巧絕倫。東門派多利用石材之自然形態雕刻人物,主要藝人有林友琛等。
經歷代藝人的努力,壽山石雕技藝不斷提高,佳作紛呈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郭功森的《九鯉連環卣》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寶庭的《二十八古獸印鈕》、林亨云的《海底世界》以及石雕名作《求偶雞》、《花果累累》等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,均為傳世之作。 壽山石雕技法豐富多樣,有圓雕、浮雕、薄意、鏤空和鑲嵌等。優良的質材、精湛的技藝使壽山石雕蜚聲海內外。許多珍品為博物館、珍品館及收藏家所珍藏。
惠安青石雕(包括花崗石雕),主要用于建筑裝飾,以龍柱、石獅和各種人物浮雕為代表,其特點是雕畫結合,精雕細鏤,形象生動,有濃厚的民族特色。產品有浮雕、圓雕、影雕和碑石四大類。 明代以前的青石雕多為圓雕,風格粗獷。明末李周和清代李木生等石雕藝人,在工藝上精雕細琢,造型上追求形態神韻之美,所雕的人物、花鳥、漸趨精巧傳神。當代惠安石雕藝術更臻成熟,作品遍及全國各地,如北京毛主席紀念堂、南昌“八一”紀念塔、井崗山紀念碑、廈門集美鰲園等都有宏偉壯觀的石雕作品。影雕是新發展起來的一種石雕工藝,在古青石板上精心雕琢,不論仿制照片或國畫都維妙維肖。
福建木雕藝術是從民間建筑、家具、佛像雕刻逐步發展起來的。品種有龍眼木雕、黃楊木雕、樟木雕、金木雕、彩木雕等。主要產地有福州、莆田、泉州、閩北等,各地風格有別,佳作有《后羿》、《悟》等。福州龍眼木雕著重仿古,刀法細膩,注重神韻,風格淳樸,造型簡練概括,穩重大方,具有勁健渾厚的藝術特色;莆田黃楊木雕和龍眼木雕則以精致的透雕見長,風格古樸典雅、刻劃細膩、層次分明,閩南一帶的金木雕流行以透雕與浮雕相結合,并施以金彩,金碧輝煌、玲瓏剔透。泉州的彩木雕,主要以飛禽走獸為題材,追求形象逼真、栩栩如生的藝術效果。
樹根雕,是近年來承傳木雕、并借鑒其他工藝而演變發展起來的工藝美術新品種,它利用天然喬木或藤本植物之老干枯根,相形度勢加工成為人物、飛禽走獸、瓜果等陳列品,寓天然野趣,顯物象神韻。 牙雕的主要產地在福州、莆田。福州牙雕源于傳統的龍眼木雕,布局繁而不亂,雕法細膩流暢,氣度穩重大方,風格獨樹一幟,是中國象牙雕刻四大流派(京、穗、滬、榕 )之一?,F代牙雕佳作《曹大家》和《走雨》、《回娘家》等形神兼備,各具特色,是傳統工藝美術吸取現代藝術表現手法的成功之作。莆田牙雕裝飾性強,技法全面,作品以雕刻古代人物見長,主要代表作有《追擊》和《史湘云醉臥芍藥叢》等。 福州玉雕別具神韻,圓雕山水花鳥形象逼真、工藝精細,玉雕《水仙花》瀟灑飄逸、神采飛揚,融壽山石雕藝術于玉雕之中,自成一格。 福州角雕以巧工奇鏤聞名,多以蜻蜓、蝦蟹、夏蟬、蘆葦、動植物為題材。佳作有《柳蟬》等,畫面神韻生動,角質透明,柔和淡雅。 竹刻以福州和漳州的為代表,藝人以“留青法”縮刻古名人字畫竹片上,刀法精細、風格雋逸古雅,主要作品有竹刻筆筒、掛聯、花插和鎮紙等。
貝雕的主要產地在平潭、東山、福鼎、霞浦。平潭貝雕因材施藝,并力求形、紋、色的融和;東山貝雕以貝堆盆景為主;福鼎貝雕與漆器結合;霞浦貝雕則以貝貼畫為主,都各具特色。